权威专家: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相关企业:呼唤政策和技术支持研究机构: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面临的问题不少。日前,师昌绪、张兴栋、卢世壁、高润霖、周廉5位院士,以及来自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代表就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产业现状、加快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权威专家:
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总产值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超过200亿元,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超过120家。然而,目前国内对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仍以仿制为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生产的大企业太少,在近5000家生产生物医用材料的企业中,仅有1家是上市企业;生物医用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也依靠进口——在分析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现状后,专家们认为,限制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技术不能适应市场、技术与管理脱节、工程化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从而造成研究成果转化慢、产业化程度较低。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张兴栋教授也表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技术结构不先进,与国际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大宗出口品为技术低端的药棉、纱布、手套、按摩器具等,而大宗进口的是技术高端产品。
相关企业:
呼唤政策和技术支持
来自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的一些代表则表示,近年来,生物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因而企业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撑。企业希望与研发力量强的国家工程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结合,建立企业的创新中心。
国家政策对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的相关政策方面。因此,很多企业表示,希望政府出台保护民族产业的相关措施。
研究机构:
纳米材料是研发热点
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揭示了新形势下生物材料科学的研究方向。一些学者介绍说,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科学的核心。新一代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是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追求的目标,纳米生物材料及软纳米技术是生物材料的前沿与热点,先进的制造方法学是生物材料科学的一个重点,表面和表面工程是现阶段发展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主要途径。
临床专家:
大力支持本土企业
可喜的是,来自临床机构的医学专家纷纷表示,会大力支持本土生物医用材料企业。
北京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说,国内生产的一些生物医用材料在质量、性能方面有所提升,价格比较合理,因此,目前阜外医院大量使用国内产品。
但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所占比例低,多为一次性用品和骨钉、骨板等低技术产品,且一些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对此,临床专家强调,企业研发产品要紧扣临床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
建议:
重点发展量大、面广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当代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方向为导向,重点发展量大、面广的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基本实现中端产品自给并部分出口,满足全民基本医疗保健对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二是实现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体制及技术创新和集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专利产品,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大型企业或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化生产,实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为跨越式地发展我国高技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进一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