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成立


今日(9月29日),上海交大医学院宣布,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儿科系今天正式升格为儿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该儿科学院将以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上海市儿童医院为主体,并联合交大医学院其他附属医院儿科,包括瑞金医院儿科、仁济医院儿科、市六医院儿科等,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


据上海交大医学院方面介绍,新成立的儿科学院将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卓越的儿科医学人才,并开展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整合式教学,即将内科学和儿内科学整合、外科学和儿外科学整合、神经病学与小儿神经病学整合、传染病学与小儿传染病学整合以及将精神医学与儿童发育行为医学整合,同时,以医学院附属医院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大教育”的儿科教学特色和品牌,做到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建设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一体化”、“一站式”的教学管理服务模式。


交大医学院儿科学院首任院长、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也表示:儿科学院将于2018年9月新学年前完成学院师资队伍的整合和重新配置,在2-3年内初步形成具有儿科专业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同时,上海交大儿科学院还宣布将重编《基础儿科学》教材,该教材初次编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由中国儿童保健学奠基人、上海交大医学院郭迪教授任主编之一。这是一本以临床症状学为导向的教材,更适合于医师的培养。此次重编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强调儿科基础,以症状为导向,按器官-系统整合,填补中国儿科全科医生医师培养的空白。与之配套,儿科学院还将于近期新编儿科学“口袋书”,目标阅读群体就是基层儿科医生,让他们掌握儿科疾病的基本鉴别诊断与诊疗知识。

近年来,儿科医生奇缺、人才不断流失、综合性医院儿科门急诊萎缩甚至关闭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新成立的交大医学院儿科学院想要解决的问题。

此前,由交大医学院儿科系牵头完成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全国儿科医生的总量为13.5万多名。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委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0.69名。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后,预测到2020年我国儿童人口将达2.92亿。按照“0.69名儿科医生/千名儿童”的目标,那时中国儿科医生的缺口约为8万名。

而根据交大医学院儿科学院对外首次公布的上海儿科医师的基本情况数据显示,上海市共拥有狭义的儿科医生共2311名,广义的儿科医生2812名(狭义儿科医师指儿内科医生、儿保医生。广义儿科医师将儿内科、儿保、儿外科、儿眼科、儿耳鼻喉-头颈科、儿皮肤科、儿口腔科、儿放射、儿超声、儿麻醉医生等都算入在内)。2014年,中国14岁以下儿童数为2.255亿,上海市14岁以下儿童数为246万,每千名儿科医生数(狭义儿科医生)为0.94。

本次调查根据2014年的整年数据,调查了上海市176家医院,包括所有设置儿科的综合性医院(99家)、妇幼保健院(14家)、妇幼保健所(12家)、儿童专科医院(4家),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共47家。

调查还显示,上海市共有含儿科的三级医院42家、二级医院78家、一级医院306家、民营医院8家。上海市每年儿科门诊量为1277万人次,急诊量为311万人次。这其中,上海市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占42.1%,急诊量占74.9%,在各类医疗机构占比最大,其次是儿童专科医院,其中门诊量为40.4%、急诊量为25.1%。

而庞大的门诊量背后却是儿科医生的高流失率,2011年—2014年的三年期间,上海市共流失269名儿科医生,流失率为11.6%。城市流失占比最高的是综合性医院,其次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这269人里,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为15.0%,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41.2%。35-45岁医师流失率为11.9%,45-60岁医师流失率为7.3%。在各职称医生中,流失占比最大的是中级职称,其次是初级职称,高级职称最为稳定。

面对儿科医生的缺口问题,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一些医学院开始逐渐恢复儿科学本科,上海市政府曾明确要求医院不能自行关闭儿科,同时要求一些大学的医学院恢复儿科医生的招生。

来源: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