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起,四大类医用耗材集采落地!


2024年5月30日,天津市医保局发布《关于执行骨科创伤、弹簧圈、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和输注泵类医用耗材集采结果有关工作的通知》,四大类医用耗材的集采结果即将落地,方案将在
2024年6月6日正式实施

天津将执行4大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图片

#01 6月6日起 4类耗材带量采购即将执行

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

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通知》明确指出,中选产品的结算价格将包含“伴随服务”,医疗机构按此价格向患者收费,并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

弹簧圈、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输注泵类医用耗材

弹簧圈类医用耗材的采购周期为1年;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和输注泵类耗材的采购周期为3年。《通知》明确,这三类耗材中选产品的支付标准为中选价格,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未中选产品则设定了医保最高支付标准,具体见《通知》。

天津市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军队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将参与此次集采。本方案自2024年6月6日执行,采购周期到期后未接续品种继续按本方案执行。


#02 国产品牌崛起: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

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的集采由京津冀“3+N”和河南12省两大联盟联手开展,共28省组成的省际采购联盟首年采购需求总量为1411018个,有215家耗材企业中选,中选率高达76.8%。

据统计,我国创伤类耗材的国产化程度较高,大博医疗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2021年创伤耗材收入达到11.3亿元,占国内市场的12%。此次28省联盟联合带量采购,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

骨科创伤耗材市场具有高度技术含量,尤其是在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等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骨科手术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此次天津市集采结果显示,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促进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的持续投入。

弹簧圈类医用耗材

今年3月,京津冀“3+N”医药采购联盟公布了弹簧圈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结果,最低价为珠海通桥的3244元,最高价为强生的6179元。37个中选结果中,国产品牌占比达43%。此前,21省联盟集采的产品平均降幅达64.10%,覆盖率高达83.87%。

弹簧圈类医用耗材主要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市场规模迅速扩展。据国信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将达到128亿元。国内企业通过集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为国产品牌进入更多医疗机构提供了机会。此次集采结果的落实,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助推国内企业技术创新。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和输注泵类医用耗材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省际联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30多个省,首年采购需求量为292442根,中选产品较历史价格平均降幅53%,节约资金近13亿元。输注泵集采省际联盟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29省,中选产品较历史价格平均降幅76%,节约资金近66.6亿元。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市场需求旺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间,冠脉血管内超声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0.9%。此次集采将进一步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将推动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输注泵广泛应用于各类慢性病治疗和术后康复管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输注泵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输液泵的集采工作也已在多地展开,福建、河南等地的集采结果显示,产品平均降幅较高,这为国产品牌的市场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2024年初以来,人工晶体、运动医学、通用介入、神经外科、骨科创伤等多类耗材的集采结果逐步落地,新的集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随着集采工作的提质增效,联盟范围将不断扩大,更多的耗材品种有望被纳入其中。这一系列措施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实惠,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来源:器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