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耳有望从噪音中“捉”到说话声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正在研发新型的可移植仿生耳,通过模拟大脑使用电信号捕捉他人谈话,能够让耳聋患者重新恢复听力,让他们清楚地听到人们的说话,并且享受音乐。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副教授托尼·鲍里尼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杂志《神经工程》上发表论文称,当人们倾听他人说话时,沿着神经从耳朵到大脑的电脉冲的频率和响应时间非常重要,大脑使用神经细胞中的电脉冲的频率和放电时间来对被听到的声音进行编码,以便将说话者的声音从背景噪声中区别开来。
鲍里尼表示,通过将与神经细胞放电的确切时间相关的信息考虑在内,大脑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接受这些信息的人接受声音的能力大大加强,接受的音量范围也更大,而这两方面对于患者理解他人说话都非常重要。因此,复制这些信息,将有望提高病人理解他人说话的能力。
目前,耳聋病人要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要么进行听觉脑干植入,但是,这两种情况都要求耳聋之人能够辨别出背景杂音中的声音,而且即使接受了植入手术,他们也很难享受音乐。
鲍里尼说,听力是辨别出声音的能力;而言语感受能力是理解他人话中之意的能力。多道听觉脑干植入能使因双侧听神经瘤而全聋的患者产生有意义的听觉,但是,这些患者依旧无法说出声音来源于何处。许多进行了移植手术的患者也发现,很难区别出犬吠声和汽车喇叭声。
研究人员据此在研究新的仿生耳,希望这种仿生耳能够让耳聋病人恢复听力,让他们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够听到他人的说话,甚至能够享受音乐。研究人员在实验老鼠身上测试了设备,希望能够研发出新的设备用于人类。
每年,约有1000名患者进行多道听觉脑干植入手术;每年约有20万名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