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医药产品恐将面临更多反倾销调查

        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年度进出口报告显示,目前外资扩张医药领域态势十分明显,并开始向纵深发展。而在维护本国企业利益考虑下,中国制造产品,特别是低端医药产品正遭受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

        外资扩张纵深化

        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9403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整体效益明显提高。值得关注的是,西药和医疗器械类产品分列我国进出口增幅最大宗品类——医疗器械出口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占全部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西药进口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占我国全部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7.3%。

        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医药产业转移推动下,跨国药企在新兴市场的投资行动愈加频繁,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合资和独资类企业数量约占我国医药企业总数的30%,销售额约占整个医药产品销售额的26%~27%,是中国医药市场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3个,同比下降15.21%;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66%。

        资料显示,2009年初,拜耳先灵在北京投入1亿欧元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使该中心成为拜耳医药保健在全球的第四大研发基地;3月,美国礼来对现有的礼来苏州工厂进行了大规模扩建;8月,诺华公司降压创新新药依思汀在中国上市,主攻目标是我国基层医疗市场;9月,阿斯利康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高科[11.28 0.53%]技园区设立,从事研发创新型药物;10月,德国勃林格殷格翰集团宣布将新增1亿欧元,扩大在华投资,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和新建研发中心;而赛诺菲-安万特已在华投资13亿元,刷新了跨国药企在华投资速度的新纪录;全球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厂家山德士(Sandoz)近期则表示,将在生物仿制药领域抢占中国市场。

        报告同时指出,外资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扩张态势也十分明显,并开始向纵深发展。2009年,包括西门子、强生、美敦力等在内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华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都在30%以上。飞利浦在苏州新建了生产CT、MR及X射线设备为主的生产基地,并将在未来五年内累计投资5400万美元;德国西门子也表示准备开发出适应中国基层医疗服务的产品线,进军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

        遭遇反倾销明显增多

        报告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发起案件有4起,涉案产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青霉素工业盐、葡萄糖酸钠,涉案金额1.4亿美元,涉及的国家有阿根廷、印度、欧盟。

        医药产品贸易摩擦在去年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涉案产品范围由原料药扩展到医疗器械类产品,一次性注射器又遭阿根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458万美元;涉案国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如向巴西、乌克兰和阿根廷扩展的同时,涉案金额逐年增加——2006年以前,个案的涉案金额都不到1000万美元,2006年印度对青霉素工业盐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9950万美元,2007年印度对头孢曲松提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1560万美元;2009年印度对我国生产的青霉素工业盐提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1.3亿美元,成为国际上对华医药产品反倾销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

        此外,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反复提起反倾销调查,如一次性注射器在前后一年的时间内就有三个不同国家提起反倾销调查,而印度对我青霉素工业盐已三次提起调查。医保商会预计,这样的趋势在2010年将很可能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