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7
继 2016年5月27日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完美落幕之后,2017年5月25日,第二届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于上海 世博中心再次启程。此次大赛由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CCI)、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心脑疾病介入治疗 产业分会协办。经过专家组层层筛选,最终共有12名选手入围决赛。评审团由专家代表、产业方、投资界人士及现场观众共同组成。专家代表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心 内科主任陈纪言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学波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秦永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 张瑞岩教授组成;产业方代表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博士、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罗七一博士、威高基团心内耗材产业基团首席技 术官俞华沣先生;投资方代表包括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先生、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赵刚先生等。
决赛伊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CCI主席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CCI秘书长沈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CCI副主席霍勇教授以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博士分别作了开幕致辞。
葛均波院士在发言中表示,目前国内创新意识与国际尚有差距,创立CCI的初衷就是为国内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提供一个创新及展示自我的平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只有创新才能走出国门,让世界认可我们。
沈雳教授介绍道,近一年来,CCI及创新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本届大赛可以很好地验收CCI学院学员所取得的成绩。此外,本次大赛不仅有临床医师参与,还有工程师、企业人员参加。这也说明CCI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创新是CCI的灵魂,创新无处不在。现场评委除了资深专家外,还有产业方以及投资方代表,参赛作品不仅可以得到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审,而且有利于将有价值的作品产业化。
姜峰博士代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预祝CCI和OCC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并不如人意,而创造创新大环境是解决此问题的首要任务。其中,CCI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也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作品出现。
本次决赛总共两轮,第一轮为个人展示,具体包括创新作品演讲(8 min)、即兴问答(2 min)、现场人气投票以及评委点赞环节。其中,创新作品环节评分主要基于作品的创新性、可行性、市场价值、知识产权等方面。即兴问答环节由选手从题库中 随机抽取,比如:您的产品/技术应用于临床时医师的学习曲线有多长?您的产品/技术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临床风险有多大?第二轮为创心梦想演说(3 min),第一轮综合得分前3的选手角逐冠军宝座,演讲内容不限,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评分。第一轮和第二轮总得分产生冠、亚、季军。此外,还特别设置了最具 产业合作价值奖、最佳投资价值奖、最佳现场表现力奖等单项奖。
经过两轮精彩切磋和现场公正的评审,最终由武汉人民医院的余锂镭副教授荣登冠军宝座,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姜海滨博士获得亚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文志博士夺得季军,其余参赛选手获得“创心”优胜奖。
作为本届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冠军以及最佳现场表现力奖的得主——余锂镭副教授,来自武汉人民医院,带来的作品名称为“可穿戴式无创性迷走神经调控系统”。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姜海滨成为本届大赛的亚军,其项目名称为“瓣膜种植——经导管植入可降解外支架生物瓣膜的研究和应用”。
本届大赛季军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文志博士摘得,获奖作品为“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ValveClamp”,同时该作品获得了投资方代表的高度评价,从而获得最佳投资价值奖。
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曾延华教授带来的作品——“介入医学血管穿刺口快速关闭器”得到了产业方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最具产业合作价值奖。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的彭宇程医师、雅培医疗器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张逸群先生、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曾延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靳 志涛、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浦里津、上海慧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周培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榕翀教授、上海询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胡鹏飞先生、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赵学教授共同获得“创心”优胜奖。
第二届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本届大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其“创新”精神仍在继续。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发现临床需
求,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当然,从概念的提出到实现,需要产、学、研各机构紧密合作。融合中国特色,让创新动力源远流长,共创中国心血管领域新纪元。我们一
起期待明年精彩比赛的到来!
来源:门诊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