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近日,南京市医保局连发多则文件(文件见文末)。
作为耗材带量采购“吃螃蟹”第一批地区,南京这次大手笔完善集中采购配套措施,或将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耗材带量采购产生巨大冲击,值得关注!
据南京市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了解,为提高耗材价格治理水平,将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耗材带量采购和降低价格谈判,建立带量采购相关产品梯度降价、联动降价机制,施行医用耗材挂网产品分类管理。
并且,每年医用耗材降价产品不少于1000个,到2025年,要基本实现挂网医用耗材价格整体降低。
好处是,医保局也将逐步开展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至2025年,实现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率达50%。
再降70%,
这些耗材将被“限制、禁止”采购”!
带量采购联动降价自不必多说,经中选企业确认,直接引入外省市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
与此同时,南京医保局将对挂网医用耗材目录产品进行分类,包括“优先采购”、“鼓励采购”、“限制采购”、“严禁采购”,以及“正常采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医保局下发的《建立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机制(试行)》中,针对国家、省、市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降幅超过30%的同品种非中选产品,调降降幅不低于中选产品最小降幅的70%。
企业可按目标降幅直接下调价格,也可以分步降价,但首次降幅不得低于目标降幅的40%。但是,在带量采购结果执行的两年内,未响应梯度降价和未达到目标降幅的产品,列入“限制采购”类。
也就是说,哪怕是未中选,也要再降价70%,如果达不到标准直接“关禁闭”。
并且,文件还对医疗机构下达的命令,如继续大量使用这些降价不达标的耗材产品,医院也将被医“约谈”......试问,还有哪个不长眼的继续使用?
事实上,限制医院采购“不降价”产品,南京不是第一个,并且已经有大三甲医院,开始停用不降价耗材产品,并且这样的趋势已经开始蔓延至其他省份.....
今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一则通报中表示,目前医院已经开始实行耗材预算定额管理,同耗占比一起纳入科室建设与发展目标责任年度考核进行管理。
并且,对不降价耗材予以停用,目前已停用4批高值耗材。
可以看出,随着集采的进一步深入,不光是中选价越来越低,官方对未中选产品的管控也愈加严格。
前段时间,湖南永州发布的最新的集采招标公告中强调,如果企业不参加投标,将停止审核挂网。
在最近河北省医保局发布的《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中,也明确表示非中选产品将全部纳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监控管理,一旦监测发现高于中选产品的最低采购量,将被暂停采购。
这样一套政策下来,未中选、不降价的产品进入医疗机构采购名单的门槛越来越高。
可以预见,在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开始停用不降价耗材的情况下,许多械企只能选择主动降价来换取市场。
据联盟菌观察,从今年1月至今,单辽宁一省就发布了25次医用耗材主动降价的通知,涉及49家企业。乐普、强生、美敦力等知名械企都在其中。
可想而知,企业主动压缩价格势必会逐步成为业内共识,而面对不断降低的医用耗材价格,摆在所有中小械企面前的,只有降价以及加速拓宽产品线这两条路,但是显然,虎口夺食难于登天。
另一方面,医用耗材“地板价”不断被刷新,械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这其中砍掉的价格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压缩流通环节的利润来实现。一大批竞争力不足的中小型经销商,也必然会在这种冲击下被直接淘汰。
从带量采购政策的角度出发,未来经销商要想在固有的产品体系中大幅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或许可以将目光转向中高端创新产品,利用标外市场产生的新机遇增加自身竞争力。
同时,捆绑销售的思路也建议有所改变,从纵向变为横向,即从同系列转变为多领域,多渠道,便于为自己在新形势下拓宽客源,补充利润。
另外,转型成提供服务的专业服务商,帮助企业提供跟台和售后等服务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此前的人工关节集采,强调了中选产品的价格中包含了服务费,这也说明专业的服务能力非常重要。
附原文:
①关于深入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的实施意见
②关于实行医用耗材分类采购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
③关于建立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相关产品联动降价机制(试行)
④建立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机制(试行)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