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欧盟注册难警示什么

        有媒体报道,截止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例中药在欧盟正式注册成功,中药面临在欧盟不准销售的危险。为什么这样说?第一,根据欧盟2004年3月31日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令》,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传统草药要想获得注册,“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如何证明?重要的依据是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专家报告和海关进出口文字记录等。第二,高额的注册费用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一只中药产品如果按照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规定注册,注册费大约需要80万元人民币;要通过欧盟GMP认证,生产设备等硬件投资需要4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培训、专家指导等软件投资还需要400万元左右。我国的中药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很难承受这样巨额的注册费用。


  按理说,我国的企业要拿出30年的药用证据,包括在欧盟内至少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据并不困难。因为中药的使用历史已有上千年,这在我国的古文献和药典中早有无数的记载。而且,我国中药也早在1995年之前就进入了欧盟市场。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中药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忽视了药品销售的往来记录。虽然中药早已在欧盟市场使用,比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早为欧盟群众所熟悉和欢迎,但因为没有保存资料凭证,即使连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提供在欧盟各国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同时,在2004年以前,中药出口欧盟各国的海关记录,都是按照食品身份,而不是以药品身份来登记的。而且,在2000年之前,国家海关仅要求按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的统一编码进行申报,所以,企业也拿不到单个品种的出口记录。

 

  教训惨痛,应当吸取。作为中药企业,在今后的药品交易中,再也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完事大吉,应对药品的交易情况作好详细的记载,妥善保存凭证,建立药品档案,以备不时之需。不但如此,还应未雨绸缪,尽可能把问题想得多一些,把事情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作为国家有关部门,比如海关,不能只为自己减少麻烦、办事方便,还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以免给企业留下后患。

 

  至于中药在欧盟注册费用高,致使企业望而生畏,就更应促使我们警醒。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济发展已呈全球化之势。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显然已不合时代潮流,必将被市场淘汰。中药行业要迅速改变企业规模小而散的面貌,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抱团取暖,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