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医疗器械发展问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
图片

六部委联合发文,事关所有外资械企

文件指出,为了更好发挥利用外资在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要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增量;加强投资服务,稳定外商投资存量;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其中,还特别提及了医疗领域,要针对医疗、半导体、化工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举办招商对接等投资促进活动。
这两年里,国家曾经多次发布相关文件,鼓励外商在国内的医疗领域进行投资。去年,财政部曾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表示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此后,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只要达到一定的“销售业绩要求”,就可以申请免税资格。
对于医疗领域来说,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对医疗产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这也使“国产医械”的定义从本土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产品,扩大到了跨国企业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大量外资械企将产业线搬入中国,变身“中国制造”,以此敲开医院“只要国产”的大门。外资械企借机入场,也给我国的医械市场带来巨大的变革。而这一变化是否会让国家此前鼓励国产的相关政策“丧失作用”?不少行业内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外资械企加速“中国化” 

本土械企“优势”不再?

其实,在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的同时,国家并没有停止积极扶持国产品牌的脚步。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政策出台,进一步严格审批进口品牌入院。

2021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版)》流出,137种医疗器械要求100%采购国产。在此之后,安徽、深圳、山西相继发布通知,着重强调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显然,国家不断将外资进入国内医械市场,并不意味国家从支持国产转向了“支持进口”。但在医械行业中,创新和技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入更多国外的高端技术装备,对本土医疗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外企的到来,虽然不会把它们最机密的核心技术给我们,但它们催生出的“鲶鱼效应”,将促进国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土械企技术水平的进步。所以只有开放国门,才能为医疗领域带来新的活力。

如今,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有分析人士称,“下层价格的市场细分已经被国产品牌占据了,外企今后的路更多的是依赖高精尖的东西在国内存活。”

目前国产设备增长主要在中低端机型,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但在政策推动之下,越来越多县级医院开始升级,设备标准也随之提升,大量的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出现在了基层。

国产设备如何在高端市场增强竞争力,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将是一个新的机遇。未来的医疗器械市场主题必定是是“高端与技术创新”。

进口VS国产,竞争格局定了!

因此,国家曾经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这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发展方向。

例如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我国政府就曾多次出台强有力政策,以着重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日前,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要在集采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黑龙江省还发布了最新政策,为创新医械挂网开通了的“绿色通道”。在此之下,我国的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国内械企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中低端领域。在高端设备领域,国产才刚刚开始发力。

而外资械企的“国产化”,在一段时间内确会激化竞争,让国产的价格优势变得不复存在,但长期来看,随着大量高精尖技术的流入,以及外资大厂人才的培养,终将反哺国内市场。

“国产替代”的进程不会被打断,阶段性的放缓只会让我们回来突破的更高,对这一结局,联盟始终相信。



来源: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