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China 2017 深度聚焦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精准医疗的精准落地离不开临床、科研、制药企业、检测分析企业、IT信息技术等跨界领域的共同发力、通力协作。
日前圆满收官的P4 China 第二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11月30日-12月2日,广州生物岛金域医学总部学术报告厅+广州星河湾酒店 ),聚焦“挖掘生物标志物与大数据在临床肿瘤的应用价值”主题,吸引了800多位业内同仁赴会学习交流。大会邀请了66位来自精准医疗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与科学家,就分子诊断、基因组学、液体活检、伴随诊断、医学大数据技术研究等精准医疗一线热点问题,提出了他们的专业洞察和建议。
济济一堂的重磅演讲嘉宾,不仅包括了来自美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国际精准医疗领域知名院士,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全国先进实践医院临床一线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更有来自国内外从事肿瘤药物研发的领先企业如诺华、和记黄埔等高管科学家,以及金域医学、华大基因、鹍远基因等精准分子检测分析的创新技术企业高管。大会同时吸引了近30家国内外精准医疗优秀企业展示其最新的技术与应用成果。
为期三天的P4 China 2017共分4大会场:院士主旨论坛、基因测序大数据应用论坛、液体活检技术论坛、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论坛。除了54例精彩报告分享,研讨精准医疗行业当下热点如二代三代测序临床研究与应用、个体化用药科研转化、样本与数据处理技术解析、液体活检技术前沿进展、以及伴随诊断的药物开发趋势,此外本届大会还宣布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分会”的正式成立,以及样本前处理首发的“Biomek i-Series自动化工作站”上市发布会等等。
大会现场亮点回顾
院士主旨讲演集锦
11月30日主旨论坛在金域医学总部学术报告厅开幕。院士们分别从各自深耕的领域:基因组学、病理学、肿瘤学到精准医学等多学科,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行业,为与会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学术盛宴。
(主旨论坛部分演讲嘉宾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马树恒、梁耀铭、赵军、姚开泰、赵国屏、Elizabeth Mansfield、于世辉、张宏翔)
姚开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
话题:人工智能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姚院士特别注重病理学的发展,他强调病理学是精准医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他从病理学角度讲精准医疗与基因组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在病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赵国屏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
话题:从基因组学、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
赵院士非常系统地为将近现代人类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与医学发展做了详细的梳理与展望。他认为:转化型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平台,转化医学研究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精准医疗,精准医学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医院里。
Lynda Chin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副校长兼首席创新官
话题:建造全球精准医疗的生态系统
Chin院士从黑色素瘤到肥胖项目的不同案例分享,提出了全球精准医疗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他们目前在美国所做的工作进展。通过从临床基因组学数据的采集,再到周边环境、社区、超市的大数据分析,她尤其指出了人工智能在现代预防与医疗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林东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遗传学及基因组学专家
话题:食管癌基因组学研究与精准医疗
林院士详细地介绍了他与他团队在食管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从1万例患者大样本大数据出发,特别指出了酒精代谢基因变异与饮酒交互作用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因素。未来将在食管癌基因组改变的复杂性与异质性上做进一步研究工作。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话题:精准肿瘤学与免疫治疗
于院士从一个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他对于肿瘤精准医疗应用的理解与展望:他指出现如今的肿瘤治疗有三个治疗模式:循证医学、个体医学、智慧医学。只有智能化的、多领域的、多学科的结合,才可能对肿瘤治疗将来有所突破。
分论坛集锦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分会成立仪式
(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论坛部分演讲嘉宾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杨宏钧、程永庆、张亚飞、马树恒、董增军、王永辉、彭思颖)
(部分演讲嘉宾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张亚飞、杨宏钧、李胜峰、常华、刘昌东、宁志强)
(现场互动)
精彩卫星会与展区集锦
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合作 、资源的整合和数据的共享。精准医疗的实现,将造福广大患者和大健康人群。大会为与会观众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助力我国精准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P4 China 2017第二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商图信息BMAP主办,金域医学协办,广州国际生物岛、国际个体化医疗联盟PMC、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中国伴随诊断联盟、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北京4P健康研究院等众多知名机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