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 (全文)

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政府投入偏低,公立医院公益性很难体现。昨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方鹏骞教授编撰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 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专题》在汉发布。专家建议,破除以药补医现象,必须完善补偿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应该达到当地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平均工资的2-3倍。

公立医院负债率增长 增长赶不上床位增幅

该发展报告分为发展篇和改革篇。发展篇系统回顾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历程,并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医患关系、中医医院发展、护理事业发展7个方面对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展望。

报告显示,我国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基本相当,分别为13314所和12546所,占比分别为51.48%和48.52%,但床位规模与 服务量相差悬殊,公立医院床位数占比达到83.16%;非公立医院床位数仅占16.84%。2014年公立医院共完成诊疗人次数264742万次,占总诊 疗人次数89.08%,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占比仅为10.92%。所以,公立医院目前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2010-2014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总 收入从8700.58亿元上涨到16958.27亿元,年均增幅为23.73%。

从2014年数据来看,全国公立医院总资产达到26758.28亿元,占全国医院总资产的92.10%,但这几年公立医院资产增速放缓,负债率却在同步增长,已达到42%。

研究报告发现同医院床位数相比,医疗技术人员增长幅度明显跟不上医院床位增长的速度。2001-2014年全国医院床位数平均每年增长10.01%,而同期执业医师年均增长仅3.47%。医师工作量普遍加大,职业倦怠明显,不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 公立医院运行绩效提升

报告调查发现,我国公立医院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依然存在。虽然2014年城市与农村医院数分别为13495和12365所,但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为7.84张和3.54张,差别显着。

从地域来看,东、中、西部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为4.62、6.88和5.16张。

公立医院运行绩效得到提升。2005-2014年患者平均住院床日二级医院由平均9.7天下降到8.8天,三级医院由13.1天下降到10.7天,下降了22.43%。

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公立医院趋利性

去公立医院看病,一个感冒花费数百元的现象十分正常。课题组专家方鹏骞表示,现在看病贵问题的本质是,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公立医院运行的直接补偿比例 过低,仅占其业务总收入的8%左右。不能维持其人员工资福利及诊疗活动成本支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过于僵化,不能跟随物价全面快速上涨而及时调整,迫 使医院普遍通过药费、检查费等收费项目弥补正常的诊疗活动支出。

据了解, 2009-2014年,公立医院药占比已经从44.02%降至38.44%,检查费从7.06%略升至8.24%,但与美国平均药占比26%左右相比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成为我国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方鹏骞表示,期望通过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直接财政补贴扭转目前“以药补医”的局面,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医生工资偏低 应拿社平工资三到四倍

由于财政补助不足,出现总体薪酬水平低 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服务成本的政策性亏损,公立医院不得不把经济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公益性则日益弱化。

“在发达国家,公立医院薪酬支出一般占其总支出的60%左右,而在我国,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仅为29.48%,仅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报告副主编鲍勇表示,要想改变公立医院“趋利”的行为,必须给医生发高薪。

据了解,中东部地区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工资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至4倍,而欠发达地区医院,特别是小医院的医生工资仅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城乡间医务人员薪酬差距较大。

“实际上现在医务人员隐形收入已达到这一水平。”鲍勇建议,公立医院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管理制度,加强三医联动,做好医改顶层设计。

来源:中国日报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