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流感影响医械及耗材广交会交易大涨

   
      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不仅使得广交会这个外贸窗口备受公众瞩目,也让本届医保类商品成交一枝独秀地“阴转晴”。
   
      据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截至5月6日,第105届广交会的总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相较上一届减少53.2亿美元,减幅为16.9%;然而,本届广交会的医保商品成交情况则相较104届有小幅增长,达到4.0691亿美元,成为本届广交会增长幅度最大的类别。
   
      医疗器材及耗材大涨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在广交会闭幕式上表示,第105届广交会商品成交普遍有所下降,仅个别商品有所增长。其中,除食品和鞋类增长3%和1.9%之外,增长最大的就是医疗器材及耗材,截至5月6日共计成交2.2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34.7%。
   
      “医疗器材参展企业占本次广交会医保参展企业的三分之二”,据医保商会工作人员介绍,本届医保展区共有展位793个,参展企业504家。截至5月6日,在医保类商品4.0691亿美元的总成交额中,一次性耗材占比13.98%、其他医疗辅助设备及产品达11.55%、医疗保健康复器具为11.39%、保健品占10.71%、中药材达9.62%、其余类别成交额合计为42.75%。
   
      深圳市轻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玲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刚刚上市的防水迷你按摩器在本届广交会上成交情况非常好,有位伊朗的客商一次性订购了5000多个,闭幕当天公司带来的样品也已经被抢购一空。
   
      “从到会客商的特点看,欧美客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对新产品和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普遍感兴趣;东盟客商则对价格比较敏感,压价现象突出;中东客商更看中稳定的客户关系,成交价格亦比较稳定。”医保商会会长周小明指出,在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的情况下,医保展区客商到会率比预想的要好,特别是欧盟、东盟、中东等地区的客户明显较多,成交前四位的市场分别是欧盟(18.46%)、中东(14.78%)、东盟(10.86%)和美国(9.96%)。
   
      抗流感中成药热销
   
      广交会三期开幕时,正值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医保展区内的口罩、体温计、防护衣、防护手套等商品以及抗流感中成药热销。其中,中成药成交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美国、墨西哥、东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会场看到,本届广交会抗流感、抗病毒中成药成交情况亦比往届火爆,不少客商对中药产品普遍兴趣浓厚,尤其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成交表现良好。
   
      而在医保馆特展位的兰生集团、广药集团、北京同仁堂等品牌制药企业,亦不失时机地推出各自的新预防流感产品等,以吸引大批采购商,部分企业更是直接打出抗甲型H1N1流感特效药招牌。深圳三九医药李兴高医师表示,甲型H1N1流感暴发后,该公司的新药三九清肺颗粒在广交会隆重推出,开馆前两天有不少墨西哥、美国和欧洲的采购商纷纷咨询这款产品的疗效等情况。
   
      而5月4日下午,医保商会还特别召开抗流感病毒中药产品推介会,吸引了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荷兰、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客商参加。
   
      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尚无专门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西药制剂,这使得不少客商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医药,特别是一些具有抗流感、抗病毒的中成药。而在甲型H1N1流感高发期,具有退烧、抗病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功能的传统中药产品,成为继口罩等防护用品之后国内外客商关注的又一热销产品。
   
      回暖言之尚早
   
      “从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看,尽管到会客商较上届有所减少,但新采购商到会达57210人,这说明我国商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认为,目前已经可以感觉到出口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在医保馆开展的五天走访中发现,参展企业普遍反映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客商到会比较踊跃,洽谈积极,部分摊位还出现了客户排队等待的现象。到5月7日下午广交会闭馆前,记者在医保馆现场看到仍有许多客商在展区内转悠,其中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的特展位置仍坐了不少外国采购商,而在往年这个时间,场馆内几乎已人去展空。
   
      文仲亮透露,经商务部批准,下届广交会将对会期进行调整,将撤换展时间从现在的4天缩短为3天,三期展览时间均维持5天不变。第106届广交会整体会期将从23天缩短为21天,从10月15日开始到11月4日结束。该项调整不仅便于采购商节省到会成本,而且避免了以往广交会与“黄金周”的冲突,客商到会情况可能有所改观。
   
      “在本届广交会举办之前,参展企业普遍预期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可能下降幅度在20%以上,但现在来看,结果普遍好于预期,控制在20%的降幅之内。”文仲亮表示,虽然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好于预期,但成交特点是“大单变小单”、“长单变短单”,影响最多的是未来3至5个月内的进出口形势,所以就此判断我国进出口形势已经回暖,仍言之尚早。
   
      相关报道: 医保类商品出口一季度止跌反弹
   
      在刚刚谢幕的第105届广交会上,医保类商品的成交景象无疑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而同时,3月,医药保健品出口止跌反弹,出现环比增长,这表明了医药产品在对外贸易低迷中具备较强的抗跌性。
   
      据医保商会介绍,今年一季度,医保类商品出口金额为69.8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挫0.45%,远低于全国进出口19.7%的跌幅。作为一季度最后一个月,3月的医保类商品出口环比增长39.59%,缓解了整个一季度前两月的下跌趋势。医保商会会长周小明对此认为,我国医保类商品出口已经呈现止跌回升的迹象。
   
      中药类:跌势减缓
   
      中药类出口在今年1至2月份就呈现小幅下跌的趋势,3月份的中药类产品出口额为1.11亿美元,环比增长40.62%,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从整个一季度来看,中药类出口额为3.01亿美元,同比下跌仅为1.54%。其中,附加值较低的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0.99亿美元,同比跌幅较大,达22.61%;中成药也呈下跌趋势,出口额为0.35亿美元,同比下跌为13.74%。尽管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仍然下跌,但是提取物和保健品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增速则逆势攀升,虽然仅占医保类商品出口总额的2.39%,但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0.74%和19.49%,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另两种中药类产品下滑所带来的降幅。
   
      西药类:强势反弹
   
      西药类产品在一季度出口总额为42.66亿美元,虽然出口额同比下跌5.3%,但在3月份呈现“小阳春”的良好势头,3月出口额环比增长34.88%。其中,西药原料药环比增长35.13%,西成药环比增长44.72%,生化药环比增长24.19%。
   
      3月份相比1~2月出口额9.17%的跌幅,跌幅仅为5.3%。其中,占西药类比重较小的西成药和生化药的出口额分别为2.52亿美元和2.95亿美元,同比增长0.84%和67.07%。
   
      西药原料药在一季度的出口额为37.2亿美元,同比跌幅为8.8%,相比于1~2月份同比12.72%的跌幅有所降低。据周小明介绍,虽然占出口总额半壁江山的西药原料药的出口量有所减少,但出口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医疗器械:一枝独秀
   
      医疗器械出口在逆势下可谓一路飞奔,一季度出口额为24.1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提升到34.56%,同比增长9.62%。
   
      3月医疗器械出口额环比增长48.76%。其中,作为医疗器械类中的重要产品,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延续了去年的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出口额高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等传统的优势产品也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口腔设备和材料尽管出口额不大,但呈现出27.63%的高增长态势。
   
      据周小明介绍,医疗器械出口形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等低附加值产品上一直具有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如GE等国际高附加值医疗器械生产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通过中国销往世界各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诊断与治疗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