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生物医药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也是发展潜力无限的产业。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温家宝说:“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加快这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1月20日,北京市发布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实施年限为2009年~2011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提出将紧紧抓住“成果产业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现代化”的主线,巩固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三个优势领域,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生物农药、工业生物三个潜力领域,加快发展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市场流通三个领域的重点任务。
业内人士认为,基础雄厚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这种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新的国际产业分工。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危机之后重振经济做好准备,生物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今后面临的资源供给“瓶颈”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约束更加明显。因此,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缓解人口、健康、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今年6月,《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颁布,明确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了生物产业的重大战略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稳步实施,以及“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全力推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首都调结构、保增长、促民生的重要力量,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产业形成“首都特色”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了解到,近年来,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空间布局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首都特色”。
一是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骨干的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几年来,北京市重点推动北京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集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三大集团的创新体系建设。目前,三大集团与首都科技资源密切联合,建立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北京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等领域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这些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并开展了新产品研发、大品种再开发、生产工艺关键技术提升等大量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骨干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2008年,以北药集团、同仁堂集团、天坛生物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完成销售额228亿元,为产业贡献了75%的工业产值。
二是中小创新型企业在支持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泰德制药、源德生物、乐普医疗、双鹭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专有技术的高成长性企业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专有技术或独家品种,这些企业盈利能力强劲,销售利润率往往高达50%。科技型企业依靠创新发展,得到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乐普医疗、天坛生物、北京科兴、源德生物、中生北控、同仁堂科技、双鹤药业等16家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先后在纽约、新加坡和我国香港、上海、深圳等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000亿元。
三是北京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焦点城市。北京强大的科技资源、临床资源和市场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企业和研发机构来京发展。2003年以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已吸引外来投资项目77个,总投资额达138.08亿元。法国的赛诺菲-安万特、美国的宝洁和健赞、丹麦的诺和诺德以及江苏扬子江、吉林修正、河北以岭、江西江中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力量。
四是一大批企业开始走出去。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近年来,一批发展态势较好、品牌认知度较高的骨干企业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均有着良好的表现:北京赛科药业已开始在美国申请注册自己生产的仿制药;北京紫竹药业的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已行销20余个国家;同仁堂集团开设了多家海外分店,海外注册品种超过400个,等等。
描绘美好发展蓝图
北京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集群模式和产业集聚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产业创新中心、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际制造中心、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新兴制造业集聚区的“三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三个园区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成为承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的重要平台。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表示,北京拥有中国最雄厚的科研、临床资源,最强大的中心市场,最优秀的高端人才群体,具备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环境。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建成了生物芯片、新型疫苗、病毒工程、制剂技术等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丰富的科技资源、优越的创新氛围、国际大都市的雄厚底蕴,使得北京有信心把首都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力。
北京是中国生物医药成果的主要诞生地,每年产生了近40%的生物医药成果。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成果转化难。一方面大量的上游成果难以与产业、金融资本衔接;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又很难获得快速发展的支撑产品。转化期的投入不足和操作的不专业性,限制了北京大量优秀成果优势的充分发挥。
现在,北京正创造各种条件,放眼全球,建立专业的服务机构,寻找各种机会,帮助企业吸纳全球的成果和技术,帮助重大品种产业化,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新型制剂、研发服务等特色领域的优势,使创新成果在北京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北京不断整合自身科技资源,努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打破政策瓶颈,依托首都科技人才优势,力促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企业集群效益日渐显现。今后,北京市还将继续优化市场、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以科技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重点企业和高端品种打入美国、欧洲等国际主流市场,进一步推动重点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推动独家品种加速上市。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几年是什么样子?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10~1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品种;形成以3~5个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和60~8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组成的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