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骨科微创技术发展势头良好

      从日前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一次骨科学学术会议上获悉,微创技术在该省骨科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对于四肢骨折,骨科医生更倾向于不开放手术,而采用经皮微创接骨,以减少手术二次创伤;对于老年人常见的腰椎骨折,只需在骨折部位打一针,将骨水泥注入到骨折部位,一个要在床上躺几个月的老人,一天后就能下床走路了;而高难度的胸部脊柱侧弯矫形,也可以通过胸腔镜,打三个小孔就能治疗。
    
       “镜下”骨科手术微创化
   
      专家介绍,现代微创骨科技术发展最快应数关节镜外科,可在关节镜下进行膝、肩、髋、腕、踝及指(趾)等关节的诊断、手术和重建,目前发展到激光、射频、聚焦超声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关节镜手术中,使镜下骨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简单化。胸腔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脊柱畸形的矫形内固定、脊柱肿瘤切除和重建、脊柱骨折的治疗。腹腔镜下的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以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内窥镜辅助下的颈椎、腰椎手术、血管腔内除栓术。经皮穿刺髓内固定四肢骨折、激光汽化或射频消融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成形术、DSA介导治疗肿瘤等。
   
      无锡市手外科医院院长芮永军介绍,超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医生能够对0.5 - 0.8mm的血管进行吻合,手外科整形可以达到“缺什么补什么”,肢体创伤也得以减少。
   
        脊柱骨折注“水泥”撑起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常常要在床上躺上几个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杨惠林教授介绍道,现在只要通过微创“球囊技术”,打一针向病损椎体注入骨水泥,就能支撑起塌陷的椎体,病人次日就可以下地行走。
   
      杨惠林教授还介绍,对老年人脊柱骨折,传统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使用止痛药。这样的保守疗法有不少弊端: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可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而使其陷入恶性循环,最终由于脊柱严重畸形,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如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并发症。另外,卧床除了易导致肺部感染外,还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及生命。
   
      因此,迅速缓解疼痛,使病人早期下地活动,打断恶性循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关键。而所谓的“球囊技术”实际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脊柱微创技术,即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该技术在X线透视下,经皮向病变椎体内植入球囊,扩张球囊使压缩骨折的椎体复位并形成空腔,然后向病变的椎体内充填骨水泥,以增强椎体的刚度和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该技术优点在于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可适用于高龄病人,深受病人及医生的欢迎。术后疼痛难忍的症状可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就可正常离床活动,是一种真正微创的手术,大大减少病人的卧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