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个月,20余次线上线下讨论,CCI牵头,医疗机构、工程院校、器械企业、投资机构等53家单位参与,65位专家共同编撰……
11月18日,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首份产业创新白皮书——《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年会上正式发布!
发布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CCI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共同为白皮书进行了揭幕,现场众多行业人士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图 | 钱菊英副院长主持
图 | 各专家为白皮书揭幕
千呼万唤,应运而生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国家和地方相继推出一系列医学创新支持政策,医学创新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作为中国医学创新的重点领域,经过近40余年的发展,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取得一定成果,已进入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期。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心血管领域创新仍存在较大差距,诸多“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
以系统的行业研究为支撑是实现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葛均波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从产业和资本角度对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研究星罗棋布,但目前国内尚没有以临床视角和临床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解构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报告。
在心血管领域创新新形势下,国内心血管行业亟需一部能融合临床和产业,横跨技术与资本的深度报告。
葛院士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临床角度总结梳理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历史和路径,探索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方向,对于心血管领域本身以及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整体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 | 葛院士致辞
在时代和行业的呼唤下,白皮书应运而生!
多方融合,行业首创
纵览白皮书全文,和现有的行业研究报告不同,白皮书以创新融合视角剖析,打破学科边界,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参编人员,白皮书都凸显了创新的融合性。
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支持下,CCI组织了65位专家,涉及医疗机构、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等53家单位,集结了所有创新主体和要素,保证了白皮书的全面性、融合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在编撰思路上,白皮书另辟蹊径,以回归创新本源——临床为切入点,从医学和医生视角出发,研究分析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属行业首创。
图 | 发布会现场
具体而言,白皮书以心血管疾病诊疗流程为主线,分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康复随访三大篇章,系统梳理了临床广泛使用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并针对每类器械进行深度研究,结合国际视野和国内现状,从临床应用角度深入技术脉络和器械结构,全面剖析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
在每类器械的最后,白皮书还涵盖了行业资深专家的创新点评,结合实践经验评估创新技术潜力,预测了未来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的热点方向及目标潜力市场,为行业找准创新突破点提供参考。
指引方向,逐梦创新
临床需求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因此成为创新之源。
白皮书着重体现了医生在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医生参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葛院士表示,希望借此鼓励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创新转化,调动医护人员参与创新转化的积极性,激发更多基于临床需求的原始创新。
据他介绍,白皮书编委会将会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吸取专家经验,开展持续性研究,继续扩大参与单位和专家范围,不断更新白皮书内容,并陆续推出心血管专科创新指数等研究成果。
“希望白皮书能成为心血管行业创新发展的工具书,政策咨询的参考书,为指引心血管创新乃至中国医疗器械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CCI创新学院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表示,白皮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从医生和医生临床实践视角分析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能更多地为临床医生,为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
关注CCI,后台发送“白皮书”,填写信息领取纸质版白皮书。
来源: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