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测序工作已完成,提示新病毒没有再次发生变异
2009年5月5日,加拿大卫生官员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完成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这是世界上首次完成对这种新病毒的基因测序,为研制疫苗打下基础。
基因测序的3个病毒样本中有2个来自加拿大,1个来自墨西哥。测序结果显示墨西哥与加拿大的病毒样本在基因层面上并无差别,从而排除了该新病毒已发生变异的可能。最近因为墨西哥有一些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而加拿大的患者症状迄今都比较温和,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病毒已发生变异所致,基因测序结果排除了这种可能[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性感冒部门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监测显示,新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和抗性特征没有发生变化。
二、73个国家具备开展PCR诊断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能力,我国研制甲型H1N1流感快速诊断方法取得进展
2009年5月2日,WHO首次公布了能够开展PCR诊断H1N1病毒感染的国家及实验室名称,并于2009年5月4日对其进行了修订并重新发布了相关名单。WHO对是否具有该诊断能力的认定标准为“在过去两次或更多的世卫组织外部质量保证项目(EQAP)中得到100%的评分;或者在最近一次EQAP中得到100%的评分并且在以往早期的评估中保持了结果的一致性”。此次公布的名单中共有73个国家的98家机构有能力开展PCR诊断H1N1病毒感染的工作。
我国有3家机构得到认可,分别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微生物科以及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病毒部。美国、墨西哥和英国分别有3家、1家和4家机构被认可[ ]。
2009年5月3日,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单位的专家联合攻关,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PCT检测试剂盒,可在5小时内完成病毒快速检测。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猪感染甲型H1N1毒的检测,对诊断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基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点,针对核酸检测设计了用于鉴别不同流感病毒的多重PCR技术;针对抗原检测设计了两种胶体金检测产品——一种为感染早期对病毒蛋白的检测,另一种为感染中后期针对病毒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三、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工作有序进行,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
WHO在接到全球第1例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报告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行动,开始为研制疫苗制备候选病毒。WHO同时与全球各疫苗生产商协商,为研发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提供一切所需材料。WHO还与各国卫生监管部门联系,以确保新疫苗合乎所有安全规范,将来尽可能快地提供给各个国家。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疫苗研制工作也有所收获。科学家们建立和完善了一个可用于高效快速表达疫苗和抗体的单载体复制子表达体系,成功地高水平表达了多个疫苗抗原并证实其免疫活性,并初步建立一个有效的后加工程序,可作为快速开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一个新途径。
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的研制必须采用经过WHO认可的疫苗研制流程。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完成用于疫苗研制的候选病毒毒株的识别工作,这些毒株一旦制备完毕,相关机构即可在办理必要手续后获取,进行疫苗生产。完成基因测序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运行机制以及反应方式,从而有助于疫苗研制工作。估计到2009年5月中旬,疫苗生产商就能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预计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
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成功后,估计全球每年至少可生产10亿至20亿剂此类疫苗。WHO将跟踪流感流行趋势,确定流感“高危”人群,各国可参考确定优先注射疫苗的人群,以便使有限的疫苗供应发挥最大的保护效果[ ]。
四、针对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的新类似物和新剂型研究正在进行
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成功研发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和扎那米韦(目前两种对甲型H1N1流感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储备;同时开展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的新类似物和新剂型研究,以期快速获得新型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 ]。
五、年轻人更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受到密切关注
WHO及相关的研究人员观察到,除了一些特例之外,目前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人的平均年龄为20岁,男性和女性感染几率相当。
研究人员认为有证据表明,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据专家推测,其原因可能与旅行有关,年轻人旅行的几率要高于其他人群。此外,老年人体内可能存在对付这种病毒的抗体而使得他们不易受到病毒的侵袭。